多舉措落地在即 更高水平金融開放蓄勢加力
來源:百家號 作者:新華社 更新于:2021年08月05日 12時 閱讀:0
多項金融雙向開放舉措正醞釀落地。下一步我國將推動形成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更高水平金融開放,其中,將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高水平開放,重點推動少數不可兌換項目的開放。相關部門將在上海臨港新片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部分地區開展外匯管理高水平開放試點,為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累經驗。同時,隨著金融雙向開放,外部資金“引進來”的同時,中國居民境外資產配置空間將進一步擴大。下一步,我國將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規模,在開放地區推出“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等多種渠道。債券通“南向通”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
監管層密集部署推進更高水平金融開放
近來,從國常會到央行、銀保監會、外匯局,一系列政策部署密集開展,推動形成更高水平金融開放。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圍繞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使中國始終是吸引外資的熱土。要持續抓好金融業對外開放承諾落實,主動對標開放程度較高的國際標準,推動形成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更高水平金融開放。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當前,國內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條件基本成熟。國內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宏觀風險趨于收斂、國內監管制度法律法規加快健全完善,這些為國內進一步推動制度型高水平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系列具體部署已經展開。人民銀行2021年下半年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有序推進金融開放。持續抓好金融業對外開放承諾落實,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推動形成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更高水平金融開放。統籌協調做好全國性開放、自貿試驗區開放和通過自貿協定做出的雙邊或區域性開放工作。
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1年下半年外匯管理工作電視會議指出,堅定不移推動外匯領域改革開放。落實好各項已出臺的便利化政策,進一步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等便利化試點范圍。積極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持續推進個人外匯業務便利化。支持區域開放創新。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日前還透露,下一步將穩妥有序推進中國資本項目高水平開放。統籌交易和匯兌環節,統籌跨境人民幣和外幣管理,統籌資本項目開放和風險防范,有序推動少數不可兌換項目的開放,提高已可兌換項目的便利化水平。
多地先行先試高水平開放試點將啟
在全國層面金融開放穩步推進的同時,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將先行先試,開展外匯管理高水平開放等試點,為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累經驗。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提到,支持浦東率先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實施路徑。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透露,央行將支持上海在人民幣可自由使用方面先行先試。他稱,在符合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和展業三原則的要求下,進一步便利企業貿易投資資金的進出,探索臨港新片區內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兌換,助力上海成為新發展格局下聯通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重要樞紐和橋梁。
潘功勝日前也透露,將在上海臨港新片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部分地區,開展外匯管理高水平開放試點,為外匯領域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累經驗。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目前,我國經常項目項下的外匯管理基本已經放開,但是資本項目項下仍然不是可以完全自由流動的,資金進和出還都有一些管理限制,這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的需要。但從長遠看,要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更多更好地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就需要引入更多的外部資金以及外資機構進入中國,進一步促進金融體系效率提升。未來金融雙向開放就需要進一步放開在資本項目項下的跨境投資活動管理。在大灣區、海南自貿港等地區先行試點,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控制風險,有利于為進一步更大范圍的開放創造條件。
居民境外資產配置空間將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金融雙向開放,外部資金“引進來”的同時,中國居民境外資產配置空間也將進一步擴大。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國將通過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規模,完善QDII管理機制,在開放地區推出“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等多種渠道。
自2017年債券通“北向通”開通以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興趣日趨濃厚,目前“債券通”已吸引全球2400多家機構投資者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2020年“債券通”日均成交額接近300億元,占海外投資者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成交額的52%。